蒐集:諸水響聲、文燕
編撰:文燕
審核:MY

據【禁聞】11月29日訊,港府統計處在本年6月1日至9月中以自填問卷方式就海外公司的駐港公司情況展開調查,即有關數據已反映了去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武漢肺炎疫情以及北京為香港製訂國安法對香港商業環境的影響。
港府數字顯示,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數目今年只有9025間,比去年略少15間,跌幅輕微,但卻是十年來首次下跌;另有4%的境外公司表示有意在未來三年從香港撤資,較去年增加一個百分點。而境外公司的僱用人數亦大減至48.3萬人,是至少近五年來首次下跌,跌幅達2%。
若按地區劃分,外資撤走以及中資進駐的趨勢十分明顯,境外在港公司總數排第二的是日本,有1398間,按年減少15間;而美國則大減61間至至1283間,減幅是4.5%;排第四的英國減幅最大,有48撤走,令總數降至665間,減幅為6.7%。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全球經濟動力受損,令不少外資或要把資本調回本國而放棄駐港公司,而去年的反修例衝突,亦可能削弱了部分外資的信心,最終決定搬離或結束香港據點。
戰友點評:
美國政府早前發出的行政命令,除了配合《香港自治法》的實施外,更公佈一系列與香港割席的措施,包括各政府部門須對香港終止一切經濟、出入口、簽證、移交逃犯等安排。
美國作為全世界政治、軍事和經濟的領頭羊,我們不能忽略華府對香港政策的改變在世界帶來的影響。
在接踵而至的美國對港疏離和製裁措施,不可能不影響外商應否繼續留在香港的決定。經濟以外,美國在學術、科技、人文、執法等各方面與香港斷交,令香港的國際風采失色,從而減少對其他國家的商界和人才的吸引力。外商可以不理會美國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但他們對【港版國安法】第38條有關非港人在港外的言行可觸犯法例的規定,不可能不關注。
林鄭在她11月25日的施政報告,把部分外國政府對【港版國安法】的批評,形容為「無理抨擊和詆毀」。然而不計內地,這批包括美、英、歐盟、日本等政府是香港最重要的貿易、金融夥伴。它們對香港的政治環境的看法,以及已採取或可能採取的相應措施,都會影響其國民及企業來港工作、投資、經營的意願。
林鄭把香港這全世界最先進的城市,拉下到中共國普通城市的水平。林鄭既想保留香港的國際地位賺錢,但又把香港的法律變成內地法律。
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將會推出大型的海外宣傳推廣策略,向全球商務人士和各式人才推廣香港。其實,能吸引企業家或科技人才來港投資或工作,是香港自港英時代延用的那套符合民主國家價值觀的法治和自由,這套法治才是香港在亞洲享有獨特優勢的根本原因。
前公務員事務局長王永平指,「香港能否在國安時代下保持這項優勢,靠的不是大型宣傳,而是讓國際社會從港府執行國安法的過程中看到的種種事實」。
以上觀點僅代表筆者本人
資料來源:禁聞網、法廣網
https://www.bannedbook.org/bnews/cnnews/hknews/20201129/143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