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撰:文燕
覆核:文粤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星期三(11月25日)公布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提出高中通识要「纠正异化」,教育局之后宣布大力改革通识科。教育局随后宣布通识科将改名,删减课程内容及课程时数,要求增加「国安教育」,让学生去大陆考察等。
引述【立场新闻】记者,林郑今日(11月28日)出席电台访问时再次表示,通识科过去10年未停止过争议,并指控通识课既无课程框架、亦无经审批的教科书,更形容是「第一天」已出现问题。
林郑在访问中指,过去一年香港的暴力抗争,被捕人四成是学生,「整个社会有疑问,我们的教育制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自通识科推出以来社会有很多意见,质疑科目「异化」。 「样样都要反对,才叫批判性,如果你愿意接受政府讲法、基本法,就好像不够 critical(批判力)」。
林郑月娥指通识科是要培养学生「明辨慎思」,基础就是客观资识、历史背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础系中国不可分离一部分,有基本法一国两制,基本法追本溯源就系国家宪法」。
被问到通识科更强调要建立「国民身份认同」,是否代表不可以批评,林郑月娥就指「有国民身份认同,只是要求你重视尊重中华民族」。

战友点评:
通识教育科(Liberal Studies)是自1992年设立的香港预科课程,即高中课程中四大必修科目之一。通识科的三个学习范围:「自我与个人成长」、「社会与文化」及「科学、科技与环境」。并以独立专题研究进一步帮助学生整合所学,从个人兴趣发挥,自主研究,达致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跨学科思考技能。 2005年,时任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回应家长质疑时表示通识教育科不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考核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香港前教育统筹局长王永平先生认为,施政报告把有学生参与反修例运动归咎于教育失效,而且通识科目应该重新成为包括学习国家宪法、基本法等的平台,予人有政治化之嫌。尤其是所谓「通识教育科被异化」的问题。让教育归教育的话,「通识教育的原意是培养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独立思考问题,借此配合今天知识型的创新时代。不设政治红线或把之减至最少,鼓励学生正反辩论,奇思异见,正是西方科技诸国的教育成功之道。」
笔者认为,港共政府要在通识科目动手,其政治目的是要利用洗脑,强迫香港的下一代认同内地的那套价值观。但这是妄想,在中共国,防火墙封杀了整个中国网络被,中共能轻易地忽悠国人;但在香港,开放透明的网络资讯随手可得,中共把国内那套「愚民」、「控民」政策硬套在港人身上是不会得逞的。
前学生动源召集人钟翰林就是在通识科下培养出来的的社会精英。 19岁的钟翰林有批判力、有策划能力,可说是有勇有谋,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了香港的自由民主走在抗争最前线。笔者只能感慨,林郑不爱精英独爱「奴民」!
以上观点仅代表笔者本人
资料来源:立场新闻
光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