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玫瑰天空
1.最新炸裂新闻后续:电邮门再现《纽约邮报》爆料亨特·拜登 谁的推特、脸书?

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与次子亨特·拜登资料图片 © 网络图片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距今仅剩不到18天的时间,截止星期三已有超过1400万美国选民通过不同方式投出了他们手中神圣的一票。历来美国总统大选之际都易在大选前的数周内发生所谓的“10月惊奇”,而今年也毫不例外。就在亲民主党候选人拜登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相继爆出特朗普个人税收存在问题,及其并不光彩的家族遗产继承史事件后,作为为数不多的亲共和党大报、《纽约邮报》也在周四当天突爆猛料。根据该报获得的邮件资料显示,拜登次子亨特·拜登被指曾向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其父引荐过,他所供职的乌克兰天然气公司布利斯玛股份有限公司(Burisma Holdings)的一名高管。该报导进一步引向拜登一直以来遭到特朗普总统及其支持者所诟病的在担任副总统期间存在利益冲突的指控。
此前,在距离美国大选不到36天的时间,拜登和特朗普之间首场总统辩论会之前,特朗普接连遭到了其口中“人民公敌”领军代表的突然打击;前有《华盛顿邮报》再次向世人揭示其家族恩怨,《纽约时报》则更是独家爆料指,依照该报获得过去近20年来特朗普及其下属数百家公司的纳税申报文件来看,这名一直以来到处自夸身价亿万的美国总统事实上或并不那么成功,也不那么有钱,至少他是如此上报美国国税局的(IRS)。自担任美国总统以来,特朗普拒绝公开其个人的纳税信息。这也使他成为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位拒绝公开个人基本财务情况的美国总统。《纽约时报》称,截至2017财年的过去18个年头中,特朗普有11年没有缴纳过纳联邦个人所得税,除此之外,他在当选总统的2016年和上任总统的第一年,每年仅缴纳了750美元的税款。这一消息也立即引来了拜登竞选团队的攻击和其他美国乃至世界媒体的纷纷报导和扩散。可想而知,特朗普的形象因此进一步受到打击。
而此次《纽约邮报》披露的消息则是,根据该报从拜登曾长期担任参议员的特拉华州(Delaware)的一个被送修的笔记本电脑中所获得的邮件记录显示,布利斯玛公司董事会的顾问,波扎尔斯基(Vadym Pozharskyi)曾在2015年4月17日发邮件给亨特·拜登,感谢其帮助他在华盛顿引荐了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此前,特朗支持者则一直指控亨特·拜登和其合伙人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的乌克兰商业活动,与拜登的政治职务引发利益冲突。据悉,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拜登负责和参与了奥巴马政府对乌克兰问题的接洽。亨特·拜登也于同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担任布利斯玛公司董事会成员。作为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亨特·拜登的月薪被指一度高达5万美金一个月。
报导指,涉事的电脑维修店老板称,2019年4月一名顾客将这台苹果的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交付维修。这一电脑在当时遭到了进水损坏,而在维修结束后事主既未缴纳维修费又未将其取回。店主随后多次试图与送来电脑的客户联系无果,后将电脑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拷贝并上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报导称,店主无法确认这一笔记本电脑曾归属于亨特·拜登本人,但指电脑上有着一个以拜登已故长子命名的博·拜登基金会(Beau Biden Foundation)的贴纸。该电脑被恢复的文件中包括一封被指是来自布利斯玛公司三号人物,波扎尔斯基的邮件。被曝光的邮件由波扎尔斯基发给亨特·拜登的电邮地址。他在邮件中向亨特·拜登写道,“亲爱的亨特,谢谢你邀请我到华盛顿特区,并给我一个与你父亲相见和共处一些时间的机会”。他续称,“这真的是我的荣幸和快乐,正如我们昨晚所谈过的那样,要能今天喝杯咖啡小见一面就很好。你看如何?我可以稍后在中午左右来你的办公室,在我离开去机场之前”。这一邮件的日期是2015年4月17日。当时亨特·拜登已担任布利斯玛公司董事近一年的时间。
报导称,该笔记本电脑中还有一段疑为亨特一边吸毒,一边与一名女子发生性关系的不雅视频,以及众多疑似亨特的不雅照片。报导指,就在这封有关乌克兰公司高管感谢亨特安排他们见拜登的邮件发出后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便开始向乌克兰方面施压,要求该国开除其总检察官尤金(Viktor Shokin),并最终如愿以偿。而尤金在被开除后曾表示,他此前一直在调查亨特儿子所供职的布利斯玛公司。特朗普的白宫首席策略师班农(Steve Bannon)曾在9月底向《纽约邮报》透露了硬盘的存在。特朗普的律师朱利安尼通过他的律师科斯特洛(Robert Costello)获得了涉事电脑维修店老板复制的硬盘。《纽约邮报》收到的一份特拉华州联邦传票的照片显示,这家商店的店主表示,他向联邦调查局通报了电脑和硬盘的存在,随后联邦调查局于去年12月查获了这两个硬盘并通过当地的联邦地区法院留下查收收据。
整个事件中最为离谱的是,拜登在卸任副总统后曾于2018年参加华盛顿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CRF)的一次活动上,公开向众人吹嘘他是如何曾以副总统身份,用10亿美元的美国对乌担保贷款为要挟,让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在6个小时之内就将肖金解雇的。而当时他是以其任上如何帮助乌克兰进行反腐的具体示例介绍的这一故事。当乌方人员质疑到访的拜登无权扣押原定将给予乌克兰的10亿美金担保贷款,因为他不是奥巴马总统后,拜登回答说,“那给他打电话”。“我看着他们说:我六个小时后就要走了。如果检察官没有被解雇,你就拿不到钱,”拜登在会上说道。他接着自夸到,“好吧,狗娘养的。他被开除了。”肖金表示,在2016年3月被解雇时,他已经制定了“具体计划”来调查布利斯玛公司,“包括对执行委员会所有成员的审讯和其他犯罪调查程序,包括亨特·拜登。”但乔·拜登则坚称,当时是出于对乌克兰国内腐败的担忧,奥巴马政府希望乌方将肖金去职,欧盟也有同样的担忧。
《纽约邮报》的报导同时还揭露,2014年5月12日亨特·拜登加入布利斯玛董事会后不久的一封电子邮件显示,波扎尔斯曾基试图让拜登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帮助公司。这封邮件的主题是“紧急事件”,同时也发给了亨特·拜登的商业伙伴德文·阿彻(Devon Archer),他当时也是布利斯玛的董事会成员。波扎尔斯基写道,“掌权的新当局的代表往往相当激进地非正式地接近N.Z.,目的是从他那里获得现金。”尽管邮件中没有点名N.Z.的身份,但似乎提到了布利斯玛公司的创始人尼古拉·兹洛希夫斯基(Mykola Zlochevsky),他的名字是乌克兰版的“尼古拉斯”(Nicholas)。波扎尔斯基称,当所谓的勒索失败后,“他们采取了具体行动”,以“一个或多个审前程序”的形式进行。他说,“我们迫切需要你的建议,告诉你如何利用你的影响力来传达一个信息/信号,等等,停止我们认为是出于政治动机的行动。”
亨特·拜登回复说,他当时正和阿彻在卡塔尔的多哈,并询问有关“对布利斯玛公司的正式指控(如果有的话)”的更多信息。“谁是这些攻击公司的幕后黑手?在目前的临时政府中,谁能制止这样的袭击?”他补充道。报导指,交流发生的同一天,布利斯玛宣布通过增加亨特·拜登来扩大董事会,他负责“法律部门,并将在国际组织中为公司提供支持。”但要注意的是,正如上文所提到,据多家媒体报道,亨特·拜登实际上是在2014年4月加入董事会的。此前,拜登一直坚称自己对儿子亨特·拜登的生意往来不知情。这篇报导出炉后,也有反对声音回应指,《纽约邮报》的这篇报导内容其实同样没有拿出任何可以坐实,拜登曾动用自己的副总统权力帮助他儿子的证据,仅仅是拿着那家乌克兰公司的高管曾经和拜登见面的一些邮件说事。拜登方面则表示,《纽约邮报》想通过那些邮件暗示的东西并不存在,并称报道内容是“俄罗斯的假消息”。但就在此时,美国两大社交媒体推特和脸书却干了一件极为“帮倒忙”的事情。
它们在各自的平台上以这篇报导“消息不实”为由,封杀了大量转发这一消息的账号,不仅导致《纽约邮报》的编辑在这些平台上一度发不出自己撰写的文章链接,甚至连白宫发言人麦肯内妮(Kayleigh McEnany)的个人账号,都被直接暂停使用了。推特的公共安全部门周三晚些时候在解释该行为的主题推文中写道,《纽约邮报》的文章包含带有个人隐私信息的图片,这违反了其平台规则,并且还违反了推特禁止上传包含被黑客盗取资料的文章的政策 。不过,《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揭底特朗普的主流媒体在撰写攻击特朗普的文章时,通常会使用类似《纽约邮报》的报道套路以引用匿名人士消息的方式bao’liao,并经常被特朗普骂为“假新闻”,却几乎从未被推特和脸书如此封杀过。这种被指过于明显的“双标”操作,立刻在相应平台上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大量共和党议员以及保守派网民愤怒地声讨两家社交平台是扼杀言论自由和新闻报道自由,封杀真相,更有人指控他们是在干涉美国大选,帮民主党打击特朗普,并要求立刻对两家平台干涉大选和封杀真相的行为展开调查。特朗普也在其推特账号上接连猛击了推特和脸书,为其口中“腐败的”拜登遮掩“罪行”的行为。目前,推特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已经在其推特账号上发帖,承认该公司在处理《纽约邮报》的这篇报道上是有问题的,通过禁止发推转载文章链接或私信分享文章链接是“不可被接受的”。
2.习近平南巡传缩短行程突然回京惹猜测
中国面临外患内忧之际,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次南下广东考察,在昨日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引起各界关注。正当外界期待习今日在广东的其他行程时,突传习已打道回京的消息。

今午中午约12点,官媒新华社突然刊文,为习的广东之行作总结。习此行来去匆匆,行踪飘忽神秘,昨日发表讲话时,语气十分缓慢,且不断咳嗽,让外界揣测习是否因身体不适,提前结束南行回京。 这次习南下,他周一12日被国保安排至梅州旅游,15日被结束旅游回广州。
先前传习近平这次南下约一星期, 除潮州、汕头和深圳外,还有广州和珠海等地。但大会开幕典礼由上午10点突然押后至10点半开始,期间习讲话时不仅速度较平时缓慢,还多次咳嗽和饮水,直播镜头则回避其饮水镜头,现年67岁的习近平的健康情况令人关注!习的车队曾到南山区的万科云城考察,车队至晚上近7时才离开。但有消息也称,身体不适的习没有随行,只是副总理刘鹤等一行人到访而已。习近平南下短短3日行踪飘忽,今突然回京惹起各方揣测。
3.共和党议员问联邦调查局在特朗普弹each期间是否有亨特·拜登笔记本电脑

前总统乔·拜登(右)和猎人在2009年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就职典礼上。
美国众议院的十多个共和党成员已要求联邦调查局透露,该机构是否拥有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是在针对特朗普总统的弹劾程序中就存在:亨特·拜登与乌克兰能源公司高级官员之间的电子邮件。
十九名共和党议员周四致信联邦调查局,称如果该机构拥有该材料,则将是“判决的重大错误”,应将其从特朗普的法律团队中撤出。
“实际上,如果联邦调查局掌握了这一证据,并且没有向白宫发出警告,白宫会进一步加强总统的法律辩护,那么这将是重大的判决错误和严重的违反信任关系”,这封信由福克斯新闻社(Fox News)发表。
这封信是在《邮报》发表报告后的第二天发布,该报告指出,亨特·拜登将他的父亲,当时的副总统乔·拜登介绍给了乌克兰能源公司Burisma的高管。乔·拜登(Joe Biden)的竞选活动说,他的日程安排中没有会议记录。
信中写道:“总统的法律辩护案很大一部分是围绕有力的证据,即前副总统拜登的儿子亨特正在兜售他对父亲的影响力,使他在海外获得利润丰厚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本来没有资格获得,”
“为什么《纽约邮报》在美国人之前就拥有有关笔记本电脑和硬盘驱动器的信息?” 。
4.YouTube打击针对个人和受保护群体的QAnon内容
YouTube严厉打击了QAnon运动信徒们提出的阴谋论。
谷歌拥有的视频平台周四宣布,它将禁止针对个人和团体的“阴谋论”内容“用于证明现实世界中的暴力行为是正当的”。

QAnon支持者在特朗普集会上高举“ Q”号。盖蒂图片社
该公司在博客中说:“一个例子就是通过暗示某人与这些有害阴谋之一(例如QAnon或Pizzagate)同谋来威胁或骚扰某人。”
QAnon的内容通常侧重于民主党与恋童癖者之间串谋的毫无根据的主张。
匹萨盖特(Pizzagate)带领一个精神错乱的人在一家繁忙的餐馆里开枪,同时“调查”了奇异的阴谋论,该理论声称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是在一个儿童色情圈的背后力量。
YouTube说,只要没有针对个人或受保护的团体,有关阴谋理论家的新闻报道将被保留在YouTube上。
在Facebook撤消了数百个QAnon附属团体后,YouTube就此采取了行动,原因是担心它们可能威胁到公共安全。
这家社交媒体巨头上周表示,与阴谋理论家运动相关的790多个小组,100个页面和1500个广告被撤下。
为了限制QAnon内容的传播,Facebook还封锁了300多个标签,并对1,950多个群组,440个Facebook页面和10,000多个Instagram帐户施加了限制。
援引: https://nypost.com/2020/10/15/youtube-cracks-down-on-qanon-content-targeting-individuals-groups/
5.中国警告勿庇护港人 加拿大批发言不当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10月15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驳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周二做出的指控,并呼吁加拿大立即释放孟晚舟,且不要让香港人在加拿大寻求政治庇护。
根据多家加拿大媒体报导,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周四(10月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强烈呼吁加拿大不要给予来自香港的“暴力罪犯”政治庇护。
他的发言是回应近期加拿大媒体报导,加拿大移民和难民委员会难民保护处上个月接纳一对香港夫妇以难民身份申请政治庇护的消息。
他表示:“加拿大此举是干预中国内政,并且会进一步鼓舞那些暴力罪犯。如果加拿大真正关心香港的稳定与繁荣,也在乎30万名持有加拿大护照的香港人及在香港营运加拿大公司的健康与安全,加拿大应该支持中国政府打击暴力犯罪。”
根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导,加拿大外长商鹏飞随后发布声明表示丛培武发言不当,他说:“我无法接受中国大使的言论。我已指示外交部联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并向他表明加拿大永远会支持人权以及全球加拿大公民的权益。”
援引:https://m.dw.com/zh/%E4%B8%AD%E5%9B%BD%E8%AD%A6%E5%91%8A%E5%8B%BF%E5%BA%87%E8%AD%B7%E6%B8%AF%E4%BA%BA-%E5%8A%A0%E6%8B%BF%E5%A4%A7%E6%89%B9%E5%8F%91%E8%A8%80%E4%B8%8D%E5%BD%93/a-55292321
6.警告台湾“勿谓言之不预也” 背后的潜台词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近日发文,向台湾方面发出了“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警告。从历史来看,中国官媒发出这样的警告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就大幅度上升。在问答型社交媒体“知乎”上,中国官媒这一最新对台表态已经成为遥遥领先的“最热”话题。
在中国问答型社交媒体“知乎”上,一篇“如何理解媒体发文《告台湾情治部门书》:勿谓言之不预也?”登上了近日来该平台“热榜”榜首,起因是中国官媒《人民日报》10月15日刊发的一篇名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告台湾情治部门书”的文章,被许多读者认为是中共为了武统台湾发出的警告信号。
中国国家安全机关近期开展了名为“迅雷—2020”的行动,直接针对台湾当局及其间谍情报机关。专项行动期间共破获数百起台湾间谍窃密案件,抓获一批台湾间谍及运用人员,打掉多个台湾间谍情报机关针对中国大陆布建的间谍情报网络。与两年前发起的“2018—雷霆行动”相比,案件数量明显上升,从2018年的百余起上升到了2020年的数百起。文章评论称:“案件数字的攀升,背后折射出的是台湾当局及其间谍情报机关困兽犹斗,近乎疯狂地对祖国大陆实施各类情报渗透破坏活动。”
文章笔锋直指台湾总统蔡英文,称“在国际大气候和台湾岛内小气候影响下,蔡英文当局愈加挟洋自重,加紧与外部反华势力勾连聚合,频频制造事端,严重危害两岸和平和台海局势稳定。”但又同时指出:“将心比心,两岸人民都不愿兵戎相见”。文章作者再次强调中国官方在台湾问题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的说法,但也同时表态称武力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开战的信号?
在社交媒体知乎上,中国官媒这篇态度鲜明的文章中最引人关注的一句话就是“勿谓言之不预也?”——意为:别说我没有警告过你。这是中国在外交层面上多次使用过的外交术语,一定程度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严重的外交警告,被广泛认为是其动用武力,或者准备开战的一种信号。
7.日本考虑使用卫星图像研究东海争议岛屿的自然环境
日本内阁房长官加藤胜信表示,日本正考虑利用卫星图像对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东中国海岛屿的自然环境进行进一步研究,不过这些计划不会涉及让任何人真正登上岛屿。
中日关系经常因这些争议性岛屿的问题而趋于紧张。日本将这些岛屿称为尖阁诸岛(Senkaku),中国将其称为钓鱼群岛。
“环境省正考虑最早在今年年底对尖阁诸岛的自然环境展开研究,”加藤胜信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
“这将是环境省进行全国研究的一部分…并且将通过使用最新的卫星图像进行研究。”
日本环境省官员随后对路透表示,这项研究不会涉及任何人踏上这些岛屿。
援引: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japan-china-islands-1015-thur-idCNKBS271060
8. 加拿大政府下令对山东黄金集团欲收购北极区矿场案进行国安审查
-根据矿场的拥有者周四表示,加拿大已下令对山东黄金矿业集团600547.SS1787.HK欲在加拿大北极区收购该座黄金矿场进行国安审查。这是中国矿企遇挫的又一迹象。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经济紊乱的背景下,从加拿大到澳洲,中国矿企面临益发严格的审查。
山东黄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商之一,该公司5月提出以2.30亿加元(1.65亿美元)收购陷入困境的TMAC Resources TMR.TO。
TMAC股东在6月批准了这项交易,但还需要获得加拿大政府同意。
TMAC在一声明中表示,这项交易“为加拿大提供强劲的整体净利益,不会构成安全风险。”
TMAC发言人不愿进一步置评。加拿大政府负责监督海外投资的部门尚未回覆置评请求。
TMAC运营的Hope Bay矿场位于加拿大北部纽纳武特。随着气候变化使得船运航线和资源更容易可得,该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正日益升高。
律师及安全分析师曾经表示,这个敏感的北极区位置可能引发加拿大阻止该项收购案。
援引:https://cn.reuters.com/article/canada-shandong-gold-m-a-1015-thur-idCNKBS27102U
9. 美国无人机袭击在叙利亚杀死了2名基地组织高级特工
行动发生在叙利亚西北部
在美国军方进行了无人驾驶罢工周四,打死两名高级基地组织在西北操作工叙利亚。
美国中央司令部发言人贝丝·里奥丹少校说:“美国军队于10月15日在叙利亚伊德利卜附近对叙利亚的基地组织发动了打击。在给福克斯新闻的声明中。
官员说,这次罢工是由美国军方精锐的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进行的。
这是由第一无人机打击美国的军事打击 基地组织在叙利亚自九月中旬。
去年,美军一直在使用一种新型导弹杀死恐怖分子,称其为“飞行的Ginsu”,这是针对MQ-9收割机无人机上经过特殊改装的地狱火导弹所释放的刀具。该导弹没有携带高爆炸弹头,从而大大减少了附带伤害并杀死了无辜平民。GPS导航的“ Ginsu”导弹以足够的力量从天上掉下来,在恐怖分子驾车旅行时,它可以切碎车顶和人肉。由于导弹中没有爆炸物,附近的任何人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官员说,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导弹是否在星期四使用。
援引: https://www.foxnews.com/world/us-drone-strike-kills-2-senior-al-qaeda-operatives-in-syria
10.中国智能手机开始征服法国

周四下午出版的法国世界报在经济版面刊出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的智能手机开始征服法国。文森特·法戈特(Vincent Fagot)撰写的文章表示,继Oppo和小米之后,现在是全球第五大制造商维沃(Vivo)开始进攻欧洲市场了。在法国,维沃品牌将从10月20日起展示其首批产品。
相关的文章写道,10月13日星期二,苹果宣布推出其首批5G智能手机,这一事件受到了媒体广泛的评论。可是,其他制造商尤其是中国制造商早在苹果之前就推出了5G手机,而且今天中国制造商才是手机市场上最活跃的领导者。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试图效仿华为,试图在西方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维沃是对欧洲市场发动进攻的最新的中国品牌。该品牌在法国有一个20人左右的团队,准备从10月20日起在法国推出其首批产品。维沃在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也在做同样的推广,预计推广活动还将会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文章介绍说,2019年,维沃卖出了1.1亿部智能手机,在全球排名第五,不过,这些销售大部分是在亚洲实现的。维沃在研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其工程师人数不少于一万人。
11.面对大陆军事胁扰 美台讨论新的防卫理念

大陆军机近期频频扰台,形成对美台双方的严重压力。对台湾来说,如果当下这主要是一场心理战和消耗战,是否有必要思考更聪明的应对方式?各界也同时担忧:美国到底敢不敢为保卫台湾而与中国开战?是否有一种明确吓阻北京的方式,能够避免战争?
台湾空军不在防空识别区过度消耗?
据台湾国防部统计:今年至10月7日止,共253架次大陆共机侵扰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其中202架次侵犯台湾西南ADIZ。此外,今年迄今共有49架次共机逾越台湾海峡中线,次数达1990年以来最高。为因应共机扰台,台湾空军出动2972架次战机监侦拦截,包括76架次战机升空应对,耗费成本总共约新台币255亿元。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军队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等专家指出,大陆共军是以灰色冲突手段对台湾打心理战;虽然中共出动军力也是「被消耗」,但两岸军事资源高度不对称、且共机可能将持续扰台,在防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台湾有必要思考何种应对方式相对可持续、不被消耗,否则「买再多战机都不够」。
12.德国疫情蔓延迅速

德国新冠疫情扩大迅速,重灾区不断增加,单日确诊患者打破纪录。政府推出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专家不排除封城的可能。
据《柏林晨邮报》报道,德国周四单日确诊患者达6638人,打破纪录。德国新冠疫情蔓延迅速,重灾区快速增加到47个城市。北威州灾情特别严重,该州已有19个城市被列入重灾区。多特蒙特,波鸿,柏林,科隆,法兰克福,不来梅等都已成为重灾区。专家表示,有可能所有大城市都将成为风险区。
据德广联报道,默克尔总理于周三在柏林总理府和各州州长举行新冠峰会,协商如何应对新冠病毒秋季大爆发。但由于各州疫情不一,峰会难以达成广泛的统一抗疫措施。总体而言,政府要求人们在更多场合戴口罩,减少酒精消费和庆祝聚会。在重灾区,餐饮业最晚二十三点必须关门。在公共场合最多时允许10人集会,活动最多允许100人参加。
默克尔总理还希望对来自重灾区的旅客实行住宿禁止,但遭到
多个联邦州的抵制。默克尔再次呼吁公民严格遵守管控规定。虽然疫情遍布全国,但德国没有统一的防疫措施,而是由各州自己决定。
13.报告称,中国将德国,欧洲视为继续走向全球霸权的门户
一份新报告概述了中国如何利用其他国家的生产力,资源和创新来谋取自身利益
执政党自己以明文形式列出了中国向全球霸主前进的步伐,其重点正在扩大,其方法正在深化,其目标也很明确。

执政党自己以明文形式列出了中国向全球霸主继续前进的过程。本杰明·霍尔报道
捍卫民主国家基金会的一份新报告概述了中国如何利用其他国家的生产力,资源和创新来谋取自己的利益。
该报告特别指出,中国现在将德国以及整个欧洲视为德国通往全球霸主地位的主要战场。
“中国2025”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国家计划,旨在捕捉将构成21世纪全球经济基础的现代网络,技术标准和技术平台。要及时这样做,它必须从其他地方收获它。
习近平主席宣布,该计划是一系列10年目标的一部分,该目标将在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合并时结束。

习近平主席于五月在北京出席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式。(美联社)
根据德拉布耶尔(de la Bruyere)的说法,北京相信德国将提供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许多先进技术,同时提供比美国更少的抵抗力
“中国将德国视为与其方针保持一致的目标。他们认为这是德国对全球事务务实的态度。” “北京可以利用其市场和经济激励措施来确保德国与时俱进。”
援引:https://www.foxnews.com/world/china-germany-europe-nato-global-supremacy
国际新闻摘要: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巴黎15日电) 官方数据显示,法国过去24小时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确诊人数首度突破3万,来到3万621人,写下单日新增纪录。…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巴黎15日电) 法新社汇整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5日11时(台湾15日晚间7时),从去年底中国爆发疫情以来,全球至少109万3624人染疫病故。…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比许凯克15日电) 吉尔吉斯总统秦贝科夫今天请辞,指称他要终结本月初因国会选举争议而爆发的危机。 10月4日举行的选举,效忠秦贝科夫(Sooronbai…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巴黎15日电) 法国卫生部长办公室今天说,警方今天搜索卫生部长维宏住家,做为调查政府处理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危机的一部分。…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曼谷15日电) 泰国警方今天根据最新颁布的全面紧急命令逮捕20多人,民主运动人士表示,当中包括至少3名反政府抗议领袖。…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柏林14日电) 德国官方资料今天显示,国内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过去24小时激增6638例,每日新增病例数来到疫情爆发初期迄今不曾见过的程度。…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爱丁堡15日电) 根据英国市调组织易普索莫里(Ipsos Mori)今天公布的民调,有58%受访者支持苏格兰脱离英国独立,创下历史新高。…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柏林14日电) 德国总理梅克尔今天和全国16邦首长会谈后表示,为了对抗激增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将针对聚会和配戴口罩实施更严苛的措施。…
2020年10月15日 (法新社巴黎14日电)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全球各地卷土重来,欧洲各国为对抗疫情,今天纷纷祭出更严格的防疫管制,关闭酒吧、餐厅,并实施地方封锁措施。…
援引:https://www.swissinfo.ch/chi/afp
冠状病毒实时新:
全球COVID-19确诊逾3857万例 超过109万人病殁
此内容发布于 2020年10月15日 – 10:20
2020年10月15日 – 10:20
(法新社巴黎15日电) 法新社汇整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5日11时(台湾15日晚间7时),从去年底中国爆发疫情以来,全球至少109万3624人染疫病故。
全球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累计确诊至少3857万1770例,其中至少2666万2700人目前被认为已经康复。
法新社搜集各国当局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据做出统计,但上述数字恐怕只反映实际感染总数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只检测有症状或严重病例。
全球14日通报新增5948起死亡病例及36万5249起感染病例。新增病故人数最多国家依序是美国(794死)、巴西(749死)及印度(680死)。
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国家,累计21万6904人病故、791万7189人确诊,至少315万5794人宣告康复。
其他疫情重灾区还包括巴西(15万1747人丧生、514万863人染疫)、印度(11万1266人丧生、730万7097人染疫)、墨西哥(8万4898人丧生、82万9396人染疫)、及英国(4万3155人丧生、65万4644人染疫)。
依照染疫死亡数占人口比例,秘鲁是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就有102人染疫丧生,其次是比利时(89人)、玻利维亚(72人)及西班牙(71人)。
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境内迄今通报8万5622例确诊,累计4634人死亡,8万748人已康复。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累计37万3930死、1025万8546例确诊;欧洲累计24万5948死、688万2373例确诊;美国和加拿大累计22万6566死、810万6148例确诊。
亚洲累计15万5781死、943万6577例确诊;中东地区累计5万1566死、224万9650例确诊;非洲累计3万8832死、160万5588例确诊;大洋洲累计1001死、3万2890例确诊。
援引: https://apnews.com/article/virus-outbreak-india-china-asia-f8f4b7fe824dac5103969c36f94910a2
- 援引:
- https://www.outbreak.my/zh/world
- https://www.nzherald.co.nz/nz/news/article.cfm?c_id=1&objectid=12322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