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鼓老 | 编辑、美工:灭共小宇宙

(三)说“中”
新中国联邦国旗四十九星双环交绕所呈“中”字,代表中国与中华民族。
古时“中“的概念出现,很可能与方位有关,而方位又与四时的厘定相关。古人观测天象,发现正东与正西是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升起与落下的方位。一些古老的巨石阵遗址就是上古祭日神坛,如地中海的马耳他戈佐岛巨石神庙,还存留先民观测春分、秋分日出的石窗,视角不差分毫。中国古代以北为尊,则与北极星恒定不动有关。当天文学发现地球自转倾角后,西北方在宗教信仰上的重要性才逐渐取代正北。南方象征火,代表生命,是生之地。如古谚寿比南山,指的是周秦之南山,即今天的终南山。秦时四皓、汉初张良都归隐此山,修长生之术。



“中”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特殊。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地在下。他们发现夏至这一天日影最短,认为天地间距离也最近,因此产生了“地中”概念。这是天文学史的重大发现,也是古人宇宙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文计量方面作用巨大。有记载的土圭量日影是公元前7世纪发明的,根据日影长度变化测定季节、划分四季和推算历法。它由“圭”和“表”组成,表是一根垂直立于地面的柱子,圭是地面一根垂直于立柱的水平标尺,指向正北。
古老神话中的“地中”就有一棵叫“建木”的参天大树,笔直无枝,长着青色的叶、紫色的茎、黑色的花,黄色果实象麻子。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为天地之中。它是人类祖先(众帝)上下天地间的通道,由黄帝守护,包羲氏曾经过那里。建木传说在都广(今四川境内),后来的仙道认为终南山才是天地之中。《列子》记载周穆王在终南山造类似建木的“中天之台”,与神通广大的西域化人从那里同登昆仑,拜会西王母。

战国以来以五方对应五行、配以五色,东方木青、南方火赤、中央土黄、西方金白、北方水黑,以中央和四方不处于同一层面而统御四方。道家将称黄帝为“中黄真人”。四方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为四象。《庄子.应帝王》称造化神“混沌”为中央之帝。混沌本无面目,受它善待的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想报答,使它也有口鼻耳目,能吃喝闻见。南、北帝为它日凿一窍,结果七窍成而混沌死。这个有趣的神话也喻意先天与后天之数为七。

天上的中央以北极紫微星为核心。郭先生直播曾提到,道家将紫微星周围的天区叫四十九行宫,是天上各路神仙星宿的住处,给神仙们导航回家的是北斗七星。北斗围绕着紫微星旋转一周,即地球公转的一年。在古代天文信仰中,紫微为众星之主,也称“帝星”,北斗即帝星之车。紫微星所处的北天中央为紫微垣,是天文学所分的恒星三垣之一,周围环绕着二十八宿。紫微垣也称“中宫”或“紫微宫”是天帝“太一”的宫室。后世天子的皇宫模拟天宫,如汉之未央宫、隋唐洛阳紫微城、明清故宫紫禁城等。
联邦国旗七七四十九宇宙之星与核心的信仰之星所組成的双星链,既呈中字、也似十字,它象征新中国联邦超越种族、超越教派,奉行信仰自由原则,敬天敬地,崇尚自然,包容万物。蒙万佛万神庇佑,救人类于灭顶之灾。以真善狠的正道主义立国,与世界缔结千年和平。
(未完待续)
往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