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2rOn
紐約香草山火來和紐約香草山蚊子強力推薦

聲 明
本報告旨在闡述中共國自2005年以來開展有關病毒研究、中共國科研教育機構與香港之間的聯系,所有信息均來源于互聯網,任何人使用檢索引擎都能夠獲取以下所有信息。分析所提出的線索與結論,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中共病毒研究計劃的情報分析
根據媒體信息和政府公開信息,2016病毒項目是中共國在2005~2015病毒項目的後續計劃,被囊括進中共“十三五”計劃和2016年“傳染病防治”專項當中,本部分將介紹2016病毒計劃的詳細內容,並根據這些內容背後的隱含信息提供一些觀點。
I. 2016病毒項目的立項信息
項目名稱 | 重大突發動物源性人獸共患病跨種感染與傳播機制研究 |
項目編號 | 2016YFD0500300 |
首席科學家 | 譚文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
項目啓動時間 | 2016年11月 |
實施周期 | 5年 |
項目經費 | 4200萬元 |
課題負責人情況 | 下設7個課題,17個完成單位,22個課題/子課題負責人 |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 | |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
3.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
4.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 | |
5.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 |
完成單位(原始順序) | 6.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 |
7.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
8. 雲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 | |
9. 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 | |
10. 汕頭大學 | |
11. 清華大學 | |
12. 沈陽農業大學 | |
1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14. 常州南京大學高新技術研究院 | |
15. 天津大學 | |
16. 中南大學 | |
17. 湖南大學 |
表2信息主要來自《病毒學報》2017年1月第1期報道(見源信息索引到該文件),由該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簡稱病毒病所)采寫。該報道同時也透露了2016病毒項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對象、下設課題數量及其內容和研究實施策略。
研究問題:1. 病原自然疫源與傳播圈的形成和傳播風險因素;
2. 病原實現跨種傳播的適應性進化特征與分子基礎;
3. 病原突破宿主免疫屏障,實現跨種感染與傳播的宿主因素
研究對象:MERS病毒,西尼羅病毒,基孔雅肯病毒
研究課題:1. 重大人獸共患病疫情的快速鑒定、溯源預警及阻斷策略研究;
2. MERS冠狀病毒的動物起源、進化及傳播研究;
3. 西尼羅病毒和基孔雅肯病毒自然疫源及傳播圈研究;
4. 病原感染與傳播的實驗模型及適應性進化與致病性、宿主嗜性研究;
5. 病原與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蛋白的結構解析;
6. 不同種屬動物免疫進化發育和對病原免疫識別特征研究;
7. 重要病原與宿主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及跨種傳播機制
研究策略:1.1 在新疆、西南和華南地區確定疫源分布範圍、傳播媒介和動物宿主;
1.2 對病毒進行快速系統溯源和宿主特異性預測;
1.3 對蟲媒病毒進行傳播圈研究,與沙特MERS國際合作基地研究MERS遺傳進化與跨種傳播機制,對國內家畜和伴侶動物進行感染風險與協同進化研究;
2.1 建立病毒本土分離株的反向遺傳學平台和動物感染模型;
2.2 利用模擬跨種屬感染與傳播和動物模型,研究病原重要基因遺傳變異與致病性、宿主嗜性關系;
2.3 對重要蛋白進行高分辨率結構解析;
2.4 分析純化後的病毒顆粒,鑒定病毒蛋白的修飾變化;
3.1 研究病毒重要宿主的免疫系統發育及特征,揭示病毒跨種屬傳播機制;
3.2 揭示病原與宿主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及在跨種傳播的作用;
3.3 揭示病毒實現跨種感染傳播的細胞內機制;
3.4 揭示病原突破宿主免疫屏障,實現跨種感染與傳播的宿主因素
II.2016病毒項目的課題分析
根據上述內容,我們對2016病毒項目的上述信息進行解讀:
- 項目編號解讀
根據中共國政府《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預算編報系統編算說明》(見源信息索引到該文件)的規定,對2016病毒項目2016YFD0500300的編號進行說明:
2016 YF D 05 003 000 000
1 2 3 4 5 6 7
1項目啓動年份:2016年
2固定編碼(“研發”中文首字母縮寫)
3項目大類別:根據整理的2016-2018年十三五計劃國家重大專項統計(見源信息索引到該文件),共有A, B, C, D, F五個分類。2016病毒計劃所在大類別爲D類,表示農業科技項目
4項目類別:數字排序,每個數字代表一個領域,05代表“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
5項目序號:003爲2016病毒項目的序號
6課題序號:000是2016病毒項目的通用序號,7個課題就應有001-007共7個課題編號
7子課題序號:每個課題下設的子課題序號,(對外)一般不標注子課題序號
由上述分析可知,2016病毒項目及其課題及其對應項目編號如下:
課題編號 | 課題內容 | 課題任務 |
2016YFD0500301 | 重大人獸共患病疫情的快速鑒定、溯源預警及阻斷策略研究 | 在新疆、西南和華南地區確定疫源分布範圍、傳播媒介和動物宿主 |
對病毒進行快速系統溯源和宿主特異性預測 | ||
2016YFD0500302 | MERS冠狀病毒的動物起源、進化及傳播研究 | 與沙特MERS國際合作基地研究MERS遺傳進化與跨種傳播機制,對國內家畜和伴侶動物進行感染風險與協同進化研究 |
2016YFD0500303 | 西尼羅病毒和基孔雅肯病毒自然疫源及傳播圈研究 | 對蟲媒病毒進行傳播圈研究 |
2016YFD0500304 | 病原感染與傳播的實驗模型及適應性進化與致病性、宿主嗜性研究 | 建立病毒本土分離株的反向遺傳學平台和動物感染模型 |
利用模擬跨種屬感染與傳播和動物模型,研究病原重要基因遺傳變異與致病性、宿主嗜性關系 | ||
2016YFD0500305 | 病原與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蛋白的結構解析 | 對重要蛋白進行高分辨率結構解析 |
分析純化後的病毒顆粒,鑒定病毒蛋白的修飾變化 | ||
2016YFD0500306 | 不同種屬動物免疫進化發育和對病原免疫識別特征研究 | 研究病毒重要宿主的免疫系統發育及特征,揭示病毒跨種屬傳播機制 |
2016YFD0500307 | 重要病原與宿主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及跨種傳播機制 | 揭示病原與宿主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及在跨種傳播的作用 |
揭示病毒實現跨種感染傳播的細胞內機制 | ||
揭示病原突破宿主免疫屏障,實現跨種感染與傳播的宿主因素 |
給出這種排列的原因是,科學報道的事件描述同樣強調邏輯順序,按常理分析,7個課題就應該對應上述順序。此外以2016病毒項目編號爲檢索關鍵詞,可以檢索到大量相關的核心中外文獻,結合內容,同樣可以分析每一課題及其對應的正確編號。
- 項目研究策略解讀
根據上述研究策略的內容,可以看到明顯的對應關系,同樣整理入表3。
- 項目分工與研究者挖掘
根據上述對項目課題編號的解釋,對這一系列編號進行檢索,可以找出大量與該項目關聯的研究人員,以便建立起更完整的COVID-19人物關系圖譜。本報告根據找出的文獻,將各子項目的主要參與研究人員及其所屬單位情況做了統計(見附件一)。鑒于此種檢索方式可能無法完整地找出所有與此項目直接相關的全部文獻,故對目前分析的情況做推斷性論述:
1. 參與此項目的17家單位之外的中共國內研究機構團隊,包括了: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青島大學、解放軍171醫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內蒙古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學、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應重點調查的單位有:
a.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
b.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c. 廣州醫科大學
d. 南方醫科大學
e. 複旦大學
f.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g.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根據中共國的官方報道,廣州醫科大學趙金存是2016病毒計劃顧問專家、中共國廣州國際呼吸道疾病實驗室研究員,且其與香港大學Malik Peiris有著密切聯系(見第三部分);南方醫科大學是一所有軍事背景的醫學院校;根據中共國公開的研究報告表明,複旦大學姜世勃在病毒與免疫系統方面做了諸多研究;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專門對蛋白質結構與功能進行研究的科研機構,該所前雇員、研究小組組長趙永芳在2016年神秘死亡,不排除與COVID-19有聯系。



圖3. 廣州醫科大學趙金存相關信息
2. 2016YFD0500300, 2016YFD0500301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可能是譚文傑;2016YFD0500302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可能是管轶;2016YFD0500303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可能是秦成峰; 2016YFD0500304, 2016YFD0500306, 2016YFD0500307課題與國際院校/科研組織交集最密切,可能是2016病毒項目最重要的課題。
3. 管轶作爲2016YFD0500302的課題主要參與者,是汕頭大學與香港大學聯結點,結合中共官方的新聞報道,汕頭大學作爲2016病毒計劃的中期考察對象,且重點強調其研究方向爲“共患-跨種-機制”,結合前文提及的中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期考察的重要性,說明汕頭大學與汕頭大學李嘉誠基金捐贈的“汕頭大學·香港大學聯合病毒學研究所”(P3實驗室),是2016病毒計劃的重要研究機構。

另一個側面信息佐證該機構進行病毒研究的信息是,一名聲稱是管轶學生的網友,在其個人日記上詳細記錄了其在研就讀期間開展的重組病毒培育/檢測等工作內容,同時也指出中國疾控中心爲其提供了比較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病毒毒株。這表明汕頭大學的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在美中港三方資助下,由廣州實驗室(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實驗室的協助,可能也開展了同樣危險的實驗。

4. 作爲中共國內病毒研究(尤其是BSL-4級與ABSL-4級實驗)科研機構中最頂尖單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並沒有作爲公開的參與單位開展2016YFD0500300項目的研究,但其雇員卻參與了2016YFD0500300和2016YFD0500304兩個重要課題。舉例: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趙振東,該人系中共國病毒學資深專家,于2020年9月因心髒病去世,其2019年4月的一篇研究文獻如下:

調查表明,文獻作者的工作單位並非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但知識産權卻屬于該機構,可以推測該研究系作者在武漢病毒研究所完成;而其研究的資金來源包括了一項名爲“特殊領域國防科學技術項目”的基金,說明該項目涉及中共國的軍事研究項目——國防建設研究。特殊領域即指微生物領域,說明該項研究服務于國防生物安全。根據以上可以推測,中共國軍方的國防領域研究,有一部分在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該甚至所有可能執行過軍事級的生物武器研究。
5. 對2016病毒計劃的7個課題發表的文章進行資金調查發現(詳見附件二),衆多項目不但有2016病毒計劃的專項資金支持,還涉及中共的其他研發項目。
(1)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梁國棟團隊在2017年10月聯合魯東大學的魯曉晴進行了該項研究。其中宋頌、李元元、 付士紅、 雷雯雯爲並列第一作者,基本都是梁國棟/魯曉晴指導的、來自中共國內高校的研究生,這也叫意味著疾控中心下屬研究所,既是衛生事業單位,也是科研單位,又是人才培養的教育單位,以聯合培養的形式同時召集其他高校師生參與其中。其他所有項目研究都以類似的人員組織形式進行研究。

(2)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譚文傑團隊,在2016年11月聯合了衆多該項目課題負責人進行了該項研究,一些海外的企業、單位也參與其中。

(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秦成峰團隊,在2017年9月以973計劃、“重點新藥創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注資的形式,進行了該項研究。秦成峰主導、參與的項目數目非常多,可能是中共2016病毒項目的核心人物之一。

(4)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鄭愛華團隊,在2016年12月進行了該項研究,該項目是完全由武漢病毒所成員開展的一項研究。

(5)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周育森團隊,在2018年8月進行了該項研究,涉及COVID-19事件的諸多重要人物,同時該項研究也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投入資金最多、中共軍方參與人數最多的項目。

(6)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周育森團隊,在2018年4月進行了該項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還有兩項中共軍隊後勤科研項目的直接投資;

(7)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岑山團隊,在2018年7月進行了該項研究,該研究不但有譚文傑、姜世勃參與,比爾蓋茨·梅琳達基金會也投資了該項研究。根據中共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合作處的公告,比爾蓋茨·梅琳達基金會對此項研究的投資並未有任何記錄。

綜上所述,中共2016病毒項目的人員背景、資金背景龐大且複雜,該計劃是由表2的17家單位主要執行,以聯合培養的方式與其他名單外高校合作,以中共國中央財政以十三五項目專項經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牽頭投入,連帶有中共軍方的項目資金、地方政府資金和海外機構/企業的基金作爲投資,采用這種資金與人員同時“化整爲零”的方式進行著隱蔽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病毒研究。
(未完待續)
校對/發稿:飛虹

更多資訊,更多關注
紐約香草山農場GTV-MOS TALK香草山訪談
紐約香草山農場Twitter(中文)